“审你有什么意思,不过便是一个处死,你现在,不过是个了无牵挂的,光脚不怕穿鞋的,你才不怕处死呢。”魏华清没好气说道。
凤咏听到这话,释然笑了笑:“皇上真是明白微臣的心思呢,微臣就是这么想的。您说这凤王府也没了,白芷也死了,身边朋友也没了,微臣死不死,能怎么样呢?倒是皇上,权倾天下,美人在侧,好不容易登基为帝,您是不是有本事,和微臣一样,什么都不在乎呢?”
“你这话说的,倒有些道理,可是你说,朕怎么会把你这种人,放在身边呢?养虎为患,这个道理,朕还是明白的。”魏华清笑着说道。
“养虎为患?皇上这形容,倒是抬举微臣了。微臣不过是那狼狈为奸的狈,谁给臣的利益多,臣就归附谁。何来养虎为患呢?皇上不如担心微臣贪得无厌。”凤咏轻笑道。
魏华清摇摇头:“不,你不会,你若是个贪得无厌之人,现在日子过得不会这样。”
“皇上这话,是瞧不起微臣吗?”凤咏无奈地笑了。
“朕从未瞧不起惠文王。朕若是这么想,也不会在这与你攀谈了,不是吗?”魏华清笑着说道。
这时候门打开,进来一个穿着月白色银线暗纹丝绣凤凰宫服的女子:“到处找不到皇上,没想到皇上在这呢……”
魏华清听到这个声音有些愣住,但是还是很快笑着说道:“夏贵妃找朕何事啊?”
“瞧皇上这话说的,难道没事,臣妾就不能来找皇上了吗?清和在别院烦闷,就来找皇上一起去听戏,没想到走到这院子前面,就看到方大人候在外面,臣妾就进来了,皇上不会怪罪臣妾无礼吧?”来人虽然衣着是暗纹绣,但是用的银线,质量极好,阳光照射,熠熠生辉,再加上头上银线攒的头钗,银凤凰的步摇,看起来更是仪态万千,若不是知道魏华清没有立后,凤咏真的会觉得,眼前这个人便是皇后了。
魏华清笑着说道:“夏贵妃这话说的,朕怎么会怪罪呢?只是朕与惠文王在这商讨朝中大事,内室外臣,有些不便让你进来罢了。”
“惠文王?惠文王可是之前让先帝判了驻守文州的一字并肩王吗?”夏清和有些惊讶。
魏华清看到夏清和的表情,有些无奈,暗暗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正是那个凤王爷仅剩的一个孩子,惠文王了,从小文韬武略,一看就是个好王爷的苗子,爱妃说是吧?”
“是……是啊,王爷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建树,当真是难得呢……”看到魏华清表情的夏清和有些尴尬,但是这些年的察言观色让她快速反应过来了:“皇上,这可是您的不对了,这样好的王爷回来述职,您怎么就给他安排这样的院子呢?别是亏待了王爷呢。臣妾看啊,怎么也要是个大院子才能配得上这样厉害的王爷啊。”
魏华清顺势点了点头:“那是自然,朕只是挑了个僻静的地方与惠文王商量点事情,等下住宿,方亦歇自会安排妥当。”
“方大人办事妥帖,想必一定会处理好这个事情。那既然皇上这边事务繁忙,臣妾又是内宫之人不合适在此,臣妾就先行告退了,”夏清和连忙行了个礼,准备退下。
魏华清点点头:“爱妃下去吧,实在无聊,就去找新来的燕凝紫燕贵人聊聊天,开导开导,朕看她最近不是很高兴。”
听到这话,夏清和有些尴尬,还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笑着说道:“那是自然,燕妹妹刚刚从西凉过来,路远迢迢,难免思乡,臣妾有空一定陪燕妹妹多聊聊,开导开导。那臣妾先告退了。”
魏华清点了点头。
等到夏清和离开,凤咏才笑着说道:“西凉有意求和,送上公主和亲,皇上只是封一个贵人,是不是有些低了?”
“刚刚进宫,封贵人已经抬举了,西凉不是什么大部落,不必封妃那么隆重。”魏华清淡淡说道。
凤咏摇摇头:“不对吧,皇上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吧?夏阁老的千金一进宫就封了妃,没多久就晋了贵妃,掌管凤印。而素和族和亲的公主,好像也是一进宫就封了妃。虽然素和族是友邦,但是对待主动示好的敌对部落,是不是更应该宽容大度呢?”
“难道,朕对燕贵人为何如此,惠文王心中不知道吗?”魏华清看着凤咏,淡淡说道。
凤咏笑着说道:“说来说去都是穆大祭司求情的事情。可是,人皆有情,多年前的情分,还不足以让穆祭司求个情吗?再说了,穆祭司是穆祭司,公主是公主,应该分开看待,不是吗?”
“求情?不是威胁吗?”魏华清冷笑道:“朕自然知道要分开看待,可是,这个妃子对朕,也是没有一丝臣服之心,日日把朕关在门外,这样情况,朕想晋位分,也没有理由吧?”
凤咏摇摇头:“皇上这个想法不对,既然燕贵人这样,您更应该给她更多的宠爱,这样,她才会发现您的好,不是吗?”
“什么时候惠文王也成为了一个大情圣了,朕居然不知道。”魏华清冷冷笑道。
凤咏无奈笑着说道:“难道外界不是一直这样传闻吗?”
这时候,魏华清愣了一下,突然说道:“好了,说了这么多,就当是我放你一马,回朝,至于上朝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凤咏虽然奇怪为什么魏华清突然这样,但是还是点了点头:“多谢皇上恩典。”
然后魏华清就走了。
凤咏就想起了刚刚开始魏华清好像也是这样,突然就对自己改观了。
“咏少爷莫急,四皇子殿下说,翠芳斋人来人往,不便交谈,不如下午约在晚晴居。”
“四皇子殿下说,公子莫慌,晚晴居早就安全了,公子放心前往即可。”
“干什么行如此大礼,这也不是在朝堂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凤咏一介草民,理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