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我意三国 > 第十六章 围城打援(上)

第十六章 围城打援(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建安十八年的正月十五对张鲁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日子,因为李晟的大军已然兵临南郑城下,分东西南北四个大营将南郑城紧紧的围了起来。一时间,南郑城外旌旗林立,营盘肃穆,无数的帐篷立于营盘之内,无数的兵马在其中走动,让人看不清楚李晟到底带了多少人来攻打这南郑城。

“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张鲁咆哮的声音在汉中师君府的大殿里再次响起。敌人已经兵临城下了,作为南郑的统治者张鲁自然得再次招集起自己的谋臣将领们来商量应对之道了。说实话,对于李晟军的出现,张鲁实在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他原本以为自己派出了张卫、杨任、杨昂三人,派出五万大军去褒城应该能够抵挡住李晟的进攻,但不想那些人派出去还没半个月呢,李晟军居然就兵临城下了。“难道,张卫、杨任、杨昂他们都失败了?我的五万大军已然灰飞烟灭了么?”张鲁不敢相信这一点,但他又实在无法解释敌人究竟为什么能如此之快的出现在这里。

“请师君暂熄惊天之怒。”面对张鲁的怒火,大殿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寒蝉若素的低头不语,唯有那军师祭酒阎圃站起身来出班言道:“张卫、杨任、杨昂三人乃我汉中之宿将,他们以五万兵守褒城,李晟无论有多么强的兵势急切间都是难以攻破的。故主公对于褒城方面实在不应该过于担心。至于眼下,李晟大军莅临南郑,恐怕是绕过褒城而来。此虽有奇谋之效,却也是把自己陷入了险地之中。若师君能依靠汉中之鬼卒谨守南郑,并另派人突围而去将这边的消息告知张卫等人,则可以将李晟大军围歼与南郑城下,立其惊天之功啊。”

“唔?这可行吗?”张鲁扬了扬眉头,他虽然发怒,但对于敌人以如此浩大之势而兵临城下心中还是有几分发毛的,“外面恐怕有不下十万的敌军啊。而我如今的南郑城中之有区区不到两万的鬼卒。”

“请师君放心,圃愿为师君守好城池。”看着张鲁这色狞内茬的模样,明白他心意究竟如何的阎圃在苦笑之余不得不当着张鲁的面做出如此保证。

“那一切就交给伯园了。”张鲁无人可以依托,便只好依靠阎圃这位军师。作为一番的诸侯,并不算太差劲的他自然知道自己的情况:“我已经老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已是十成去掉九成,眼下所想的也就是如何让我所统合的道教继续流传下去了。至于汉中的这块基业么?守得住就守,守不住么?谁能拿去就拿去吧。”张鲁如此想着,所以才给了阎圃以全权。这是他对眼下这个大局所做得最后一点努力了——他为了展示自己对阎圃行事的支持,直接就在这汉中的大殿中将自己印剑交给了阎圃:“守汉中期间,伯园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众人皆需一并听从!”

“诺……!”对于张鲁所表达的决心,大殿里自是一片的响应。他们谁也不曾注意到,站立在张鲁右手边第一位的重臣杨松,眼里不可莫名的闪过了一丝锐利的光芒。

李晟的攻击在安营扎寨的第二天开始了。先是试探,二十架投石车从西边的主营里推出,吱呀吱呀的发着老掉牙的声音,在前后左右足足一曲大盾手的护卫之下进入了城头上弓箭手们的射程中。虽然城头上箭如雨下,不断有人中箭而亡,但这份伤亡在李晟军那一片片足足有一人半高的大盾护卫下并不显得有多少厉害。随着投石车慢慢的行到离南郑城墙还有五十丈地方的时候,这些最古老之炮兵的反击终于开始了。

“准备……击发!”一声声号子的响起代表了一个个投石车组攻击的展开。十几个重达二十石的大石间或掺杂着几个特制的陶罐飞向南郑的城头,无可避免的将死亡带给了上面的众人。人们是不知道有火药兵器存在的。即使是遭受到火药兵器攻击的曹操也不明白攻击自己的究竟是何种武器,更何况是对此从来没有所闻的汉中军呢。因此他们在投石车发动攻击的时候并没有后退闪避。于是,便让这巨石的轰击,陶罐的爆炸产生了巨大的战果:巨石重重的砸在城墙上,那强烈的冲击似乎令整个城墙都为之颤抖起来,而其中掺杂的那几个陶罐落地之后片刻而产生的爆炸则将潜藏在陶罐内部的铁砂、铁屑、砒霜、铁钉等物如一场狂猛的风暴一般笼罩在方圆三丈左右的士兵们的头上,离落点最近的几个人自然在第一时间里便亡命归西,不吭不声的了了账,而离那落点稍远一些的几个,这因为距离的缘故中身上被命中的弹片并没有多少,故而一个劲的在那边哼哼哀嚎。一时间,城头上的人们被这前所未见的攻击给吓傻了,一种莫名的恐慌在他们的心底升起,而那些伤者的声音更是把这惊怖的气氛提到了最顶点。

城头上无数的士兵在心底恐惧的驱使下混乱起来,而李晟军的投石车这在这种混乱的配合下连续发射了十次。尽管李晟所用的“爆炸弹”威力有限,而为了达到更远射程而使用的石弹也没有多少攻击力,但两者配合而产生的威慑力却是惊人的。对于从来没有见过听说过火药武器的汉中军鬼卒来说,如此巨大的声响,如此恐怖的死亡场景,无疑是来自于上天的惩罚。“莫非是上天恼怒了我们?想要灭绝我们吗?”这样的想法在一贯信奉了“五斗米教”对鬼神之类的事情了解了多多的南郑守军来说是很有市场的。于是,他们越加混乱起来,根本就丧失了任何抵抗意志。

就此放射了十通投石车之后,目睹了敌人的混乱的李晟开始下令将投石车的攻击延伸下去,越过城墙直接攻击城内的设施,同时命令还守在城内早已准备了多时的步兵对南郑城发起冲锋。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战法,但在李晟看来却属平常:“不就是炮火延伸,而后步兵压制么?我眼下还造不出大炮,一时间也只有把投石车拿来凑数了。”李晟在心底如此想着,眼睛却是紧紧的盯着遵从他的命令而开始向南郑进发的步兵。此刻的他可是紧张的很,毕竟这是他和他的手下有史以来第一次进行的攻城作战。

沉默是李晟军士兵们此刻的特色。虽然到了攻城的时候,但行进到敌城之下的士兵并没有多少话语,他们默默的列好队形,默默的将自己手中的木弓拉开,根据自己所在这一派裨尉的命令调整好了手中弓箭的满度,手抬高的角度,偏向,然后在裨尉那一声的断喝之下,射出了自己手中箭矢。

飞射而出的箭羽在空中画出了一道弧形的轨迹之首直直的坠落城头。足足一个曲的士兵放射出的近千枝利箭,在空中交织成了一道黑色的死亡之网。秉持了昔日刘表军一贯重视弓箭的特点并加以发展的李晟军,如今所使用的弓可是比城头的南郑军要好上许多,他们完全可以在南郑军弓箭手的射程之外对南郑军进行攻击的。就一般而言,即使是南郑守军阵势完好的与李晟军行进对射,李晟军也完全有办法压制住他们,更何况眼下的南征守军城头上已是一片的混乱了呢。期间虽然也有人用自己的“强弓利箭”对城下列阵的敌人进行反击,但这样的反击一来没有组织,而来弓箭的射程已经比不上李晟军弓箭手的射程,故而这样的反击对李晟军来说并没有多少影响,只有十来个倒霉的立在弓箭手前方替他们掩护的盾兵稍稍的中了几箭,受了一些轻伤。

战局行进到这里倒是顺利。李晟军的投石车给了他们以震撼的感觉,令他们混乱起来,而接下来的弓箭手的一通猛烈的箭雨则是把这种混乱扩大了延长了。在这投石车炮火的延伸覆盖下,在这弓箭手掩护射击下,执行短兵相接任务的刀盾兵开始冲城了。他们也是以二十五人的一排为一个单位的。一个排抬着两架云梯,分作前后,在前后左右的士兵护卫之下,冲到了护城河边。“啪!”一声清响,一架云梯就这样架在了三丈宽阔的护城河上。士兵迅速的沿着这云梯架起的浮桥鼓噪而进。虽然云梯上头都是康康,脚踏起来总是需要十二分的小心,但这个小小的问题对于早就经过了一系列训练的李晟军士兵来说却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迅速的踏过了“浮桥”,迅速的将云梯架在城头,迅速的登城而上用手中那锋利的快刀,在城头上杀开了一片小小的阵地。一时间,倒是情况大好,颇有可以一鼓而下南郑的气势。

“情况一片大好啊。”看着城头已经有自己这边的军旗竖起,站在李晟身边看着的庞统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此刻,他和庞统正站立在营地后方的筑起的高台之上仔细的看着这一场战斗的演变。

“好?恐怕也就只能好这么一下了。”李晟的面容依旧沉静而从容,他似乎并没有为着大好的形势而欢欣鼓舞:“你应该知道南郑里还有阎圃这么一个角色吧。你认为像他这样厉害的人会不出面稳定战局?眼下我们动用了五个营的兵力,分别攻打四个城门。虽然在正面的兵力有所增加,但满打满算也只有区区的八千人。我不清楚,汉中军在正面到底安排了多少人,但就刚刚的情形来看他们在这正面也就安排了不到三千的人马。若四座城门处都只有这么点人的话,那与汉中军眼下实力的估算绝对不符合。是以,我一直怀疑,阎圃可能早已准备好一直预备队潜藏在暗处。”

“你是说阎圃那家伙很有可能已经料想我们会有如此猛烈的进攻了吗?”庞统闻言不禁摇起了脑袋:“那不太可能吧。除非他真的是神仙。”

“那确实不太可能。但就士元你想来,以眼下汉中的形势还有没有可能歼灭我们呢?”李晟点了点头出声询问道。

“咦?”没有想过李晟会这么问的庞统不由自主的轻一声,随即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如果……如果阎圃真的打算将南郑作为一个焦点来吸引住我们,从而让我们最终丧命于南郑城下的话,那么阎圃便不会一下之将守城的实力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会先将一部分的实力放出来,然后根据我们所展现出来的攻城力度一点一点的增加。每次都不让我们破城,却又表现出一副摇摇欲坠的模样,由此给我们以希望。如果我们是真的存着攻打南郑的想法的话,那么我们遇上这样的情况便必然会不甘心,从而一直把自己军队放在这南郑城下。唉……实在是太阴险了啊!”庞统叹息着。

“阴险?你说敌人还是说我们自己?”李晟听庞统吐露了这么两个字,却是微笑起来:“据我所知我们定下的计策也是阴险的紧哦。”

“那算什么阴险?”庞统见李晟这么说登时大声的嚷嚷起来直如一个孩子似的:“你知道什么?那叫智慧!智慧,懂吗?”

“知道啦,知道啦。”对于庞统这样的突然发作,李晟也只好像实在哄小孩那样出声抚慰他,一边说着令他“安心”的话,一边则瞪大了眼睛看着城头上的情形。他终于发现城头上的战局与前面已经有数所不同了。确切的说法是,一场变故发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