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轻纱看不清面容,高照容的声音又很温柔和气,一来二去,元恂便在心里把她想象成了自己的母后,把自己的委屈、惊惧全都对着她倾诉。
起先高照容只是默默地听着,在他说不下去时,才柔声安慰几句。到第三天时,高照容听了太子的话,幽幽叹了口气对着元恂说:“恂儿,皇上废了皇后,却并没有废去你的太子之位,可见他还是念着你们之间的父子情分的。他现在生你的气,一来是因为你自作主张,违逆了他的旨意,二来也是因为你实在不爱读书。”
“高母妃,儿臣今后愿意听父皇的话,再不敢又丝毫违逆了,”元恂急切地说,“只是读书这事,那几位师傅讲的话,又长又晦涩,儿臣听一句便头疼得不得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那些老先生讲学,是很无趣,也怪不得你,”高照容低头想了想,忽然说道,“不如这样吧,从前为了投皇上的脾气,我也读过些书。经史子集,别的不说,史书倒是多少知道一些,我可以挑些事来讲给你听。”
“那自然好!只是……会不会太麻烦高母妃了?”元恂想起二弟元恪的聪慧,知道必然跟他这个生母的教导分不开,若是自己也能有这样一位知书识礼的母妃,说不定有朝一日也能让父皇刮目相看。
面纱之下,高照容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传出的声音却仍旧温柔细腻:“不会的,在本宫眼里,你和恪儿一样,都是皇上的儿子。”她做出一副凝神思索的样子,自言自语似的说:“讲一段什么好呢……恂儿是太子,今天就先讲一段跟太子有关的事吧。”
一个听得认真,一个讲得仔细,高照容像讲故事一样,自然比宫里那些汉人师傅有趣得多:“汉武帝原本立了卫子夫为皇后,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可汉武帝年老时,又得到了钩弋夫人。这位夫人也生下了儿子,武帝喜爱幼子,以巫蛊之罪为名,处死了太子,逼得卫皇后在宫中自尽,将帝位传给了钩弋夫人的儿子,这个孩子当时只有八岁……”
还是那段历史,什么都没有变,可从高照容口中讲出来,却总带着点别样的意味。好像从汉武帝的太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一样,元恂的脸色有些难看,可他仍牢牢地盯着高照容,恳求她再讲一段。
“秦始皇的太子扶苏,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秦始皇临终时,将王位传给了幼子胡亥,又担心自己死后,能干的长子会篡夺自己弟弟的王位,便赐扶苏自尽……”高照容有些为难地掩住嘴,“这些书看的时间久了,也不知道记得对不对。”
元恂怔怔地愣了片刻,才哑着嗓子问:“高母妃,为什么皇帝上了年纪,就都偏爱幼子,不喜欢原来的太子了?”
高照容侧头想了想说:“并不是每个皇帝都偏爱幼子,只是今天凑巧说起的两个太子,命运都悲惨了些。恂儿,你可千万不要多想啊……”
“是,多谢高母妃,儿臣记住了。”元恂躬身答应着,整个人却很明显的无精打采。他有些不甘心地问:“高母妃,你读过的史书里,有没有顺顺当当即位的太子?”
“这一时半会倒是想不起来了,”高照容犹豫着说,“我读过的史书本就有限,你冯母妃才最擅长读书呢。你父皇啊,最喜欢的就是她了。”
提起冯妙,元恂眼中的惧怕和不甘更盛。华音殿里住着两位皇子,一个聪慧非凡,另一个天真可爱,父皇更喜欢那两个皇子,已经是很明显的事了。元恂只觉得背上一阵阵发凉,又问道:“那……历史上被废的太子,最终……最终都怎样了?”
“多半都获罪被杀了吧,”高照容拿出帕子擦了擦他额上的冷汗,“恂儿,你的脸色不大好,读书的事也不能急在一时,我看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改天我再来。”她把帕子收好,深深地看了一眼呆坐着的元恂,缓步走开了,心中暗想这孩子胆子还真是小,随便一吓就怕成这样。知道怕也好,越是怕到极点的人,做出来的事才越大胆。
冯诞的灵柩送回平城没多久,从前的昌黎王府便传来消息,冯熙病情日渐沉重,已经到了药石无效的地步,恐怕后事也该提早准备着了。冯熙毕竟算是皇帝的长辈,论理元宏总该去慰问一番。可洛阳城中事务繁多,他实在脱不开身。这时有人提议,可以让太子代皇帝去平城探望,既不违孝道,又可免去皇帝两处奔波。
元宏听说太子近来一直在书房里用心读书,心里的火气已经消散了大半,又想起太子医丞说过的话,便准了元恂代他去一趟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