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德统一各国的反应却是不一样,因为谁都知道,这中间有苏联和美国的搅局,那么谈成的希望却是充满变数的。
柳风在仔细分析后,自己也感觉在现在这种苏联经济没恶化,美国人没倒出手来的时候,自己就算再努力也不大可能将德国统一了。
不过自己在西德的政界已经交好了德国人,那么现在就要去东德帮助一下了,在一个民族的心中留下好印象,那可比直接赚到钱要好的多。
随后,柳风以帮助东德的名义,向东德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包括印有“中德友好”的杯子、脸盆、茶缸等等,印有“柳氏捐赠”的各种精美的家用电器,包括电饭煲、电水壶、厨房用具等等。
柳氏在东德设立了柳氏东德养殖场、加工厂、建立基础生活用品的生产基地,并且在东德建立中国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开始向德国和周边国家供应中国鲜活农产品,并也开始在德国建立德国产品的生产基地,开始向中国供应纯粹的德国产品。
对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柳风开始在北京和沈阳举办了学习班,沈阳的学习班是《如何将1000万变成1个亿》,在北京召开的学习班是《如何管理资产过亿的家族和企业,使之高速增长》。
国内的各种暴发户和各国有企业的老总在经营上,是有着巨大的管理经验欠缺的,用管理家庭作坊的手法来管理资产超过1000万的企业,那怎么可能不出问题,这也是中国第一代草根富豪们,为什么最终只走出了几个人的原因。
对于柳氏集团举办的学习班,是不接受报名的,所有听课人员全部由柳氏集团直接发请柬,柳风特别的对有着非法收入的富豪们进行了筛选。
并且召开的学习班则主要是面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及私有企业,柳氏集团将按照中国政府的纳税证明,对国内各富豪和集体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对缴税不够的企业一概拒之门外。
对于柳氏集团举办的学习班很多人都非常意外的接到了请柬,但是也有很多人意外的没有接到请柬,自然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
对于那些偷税漏税,还装13的家伙,柳风向来是没什么好感,随后将几个在报纸上叫嚣的最凶的几家企业的税务名单列出来,然后经过专业财务人员进行审计,并对名下公司进行排查,最后每家都有着大量的逃税。
国家税务总局直接二话不说将这几个被点名的一逃税的名义起诉到法院了,这让多家公司都心惊胆战。
柳风到是在沈阳发表了讲话,对这次请柬的递送规则进行了详细说明。
请柬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缴税总额及注册资金和经营收入,统一核算过后,得出的资产总数。
对于为什么很多人资产总数够了却没有得到请柬,柳风进行了说明,凡是在当地名声不好的,有涉黑情节的,有刑事犯罪未自首的,有间谍行为的,资产所有权不明晰的,纳税欠税的,长江以北的,不在柳氏集团的邀请范围之内。
对于长江以北地区的企业,柳氏集团将在第二期进行邀请。
对于国内富豪在国内的发家过程,柳风明确的表明了柳氏集团的观点,那就是在早期发家的富豪中,很多人是有着许多钻政策漏洞的行为的,但是对于政策滞后问题导致的发家,这个方面柳氏集团是不会作为参考的目标考虑的。
但是在政策出台后,则必须遵守,很多人还在继续的钻政策漏洞,那就是违法,对于这种企业柳氏集团是绝对不会邀请的,对于一个不遵守国家法律的企业,柳氏集团是绝对不会对这种习惯性违法的企业培养成大企业的。
同时,柳风也明确的表示了在中国经济逐步的走向正规,并且中国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明显的欠缺高级管理经验,柳氏集团就是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发展才举办培训班的。
随后,沈阳的学习班先开,在开幕式过去后,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理论的传输,而是带领着所有的1200名学员,乘坐4架安150,对柳氏在全国的企业进行考察,并对各个企业的发展过程都编成了详细说明的小册子,每到一个企业都发一本。
这让所有来参加学习班的企业家都十分的兴奋,对于柳氏集团下属各个企业所有人都好奇,不过在参观了5家企业后,所有的企业家都发现了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下属企业都不一样,都是根据负责人的不同而不同。
同时几乎所有的企业也都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采取电子记账,并进行网络监督管理,在柳风的飞机上就能看到所有的下属企业进出流程,和在岗情况和生产情况。
随后的参观对全部的企业家的震动都是很大的,很多的企业回家和柳氏集团的企业都是经营相同的项目,不过看着柳氏集团的下属企业的成本和生产效率,大家都感到了紧迫感。
一期培训班接近两个月,参观了柳氏集团的近30个下属公司后,大多数人都找到了自己和柳氏集团的差距,并且这个差距是如此的大,让小有资产的老板和管理人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差距。
最后回到沈阳后,柳风给所有资产过千万的老板和管理者,上了一堂4个小时的课,主讲资产过1000万后,管理者最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几乎所有从100万积攒过来的企业家,都有着一种草根阶层的冲劲,这种冲劲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但是在资产过1000万后,这种冲劲去往往成为企业倒闭的根本原因。
因为大多数企业家习惯了一言堂,听不进身边人的警告和劝慰,为什么呢?因为原先在企业小的时候,也是有人警告和劝慰的,但是自己最后的成功,使得经营者不再听别人的,而大多数经营者养成了坚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