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捷,你想去哪儿?”志文问道,他也想了解下大家的想法。
“嘿嘿,俺没想过,又没出过远门儿,哪儿是哪儿都不知道,”小捷笑道,“之前听你提过,咱们不再回县城,而是直接向东走,过黄河。这有什么讲究吗?小志。”
也行,那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吧,志文想,哪怕他们并不理解。
“大家觉得咱们这地儿还能呆吗?都说说。”志文鼓动着。
“要还像去年那样当然是呆不下去了,”小英娘说道,“可年前不是下了场大雪,年后又下了场雨的吗?这或许,能熬得过去的吧?”
倒是没提官府赈济,毕竟有赈济是惊喜,没赈济才是常态,普通老百姓那是习惯了的。
“就这两场雨雪,连地都没有打湿。”志文随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干的冒灰的土,拈了拈,又洒回地面。
“这土地可以说干得比去年还要严重,得下多少场雨才补得回来?”志文说完,静待了片刻,给大家消化一下。
“那...离开这儿是没跑儿了?”小英娘也抓了把土喃喃说着。
“没跑儿了,不但要走,还要尽快走,”志文接着说,“咱们除了宋婶都是小孩儿,趁着现在路上逃难的人还不多,能被人少惦记些,等逃难的人多了的话...”
听到这话,小英娘在旁边似乎打了个抖,“对对对,小志说得对,是要尽早走,这路上的野菜都能比后面的多挖几棵呢。”
“那干嘛非得向东过黄河呢?”小捷突然插话,“俺以前听爹说过,南边有汉中,过了汉中就是蜀中,爹说了,那可是天府之国,大江大河的挺多,不愁没水吧,小志?”
志文挺高兴,小捷应该是处熟了之后话才多的那种人,也不再唯唯诺诺了,有了自己的想法。
随手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几”字形,志文指着说道:“这是黄河。”
标不标准那是顾不上了,下游有没有决堤改道,志文也不清楚,不过这不影响中上游的情况。
又指着“几”字内部说:“咱们在这儿,从这儿过黄河就是山西,路程不远。”
“而从这儿南下,过汉中,到蜀中,”志文用树枝画了个长长的箭头,“那就远多了。”
志文知道比例可能有点不太对,没他画得那么长,不过南下比东行要远那是肯定的,要穿过那么大一片因旱致灾的区域,危险大增,而且志文还有更重要的没说。
“还有,去年冬月间,我听说在白水县有个叫王二的人公开反了,”那是志文晚上出去溜达时从巡街衙役的低声议论中听到的,“白水县在哪儿我不知道,但不会在咱们县城周围,那说不定就在南下的路上呢,咱们不能冒这个险。”
“反了?有人造反了!!!”小英娘惊呼着,在儒家的理念“天地君亲师”中,“君”即皇帝,仅次于“天”“地”之后,尽管这个年头当土匪的不少,可终究没有公然造反的,造皇帝的反那得要多大的勇气啊。
“这...这是真的吗?”小捷也一脸的不可思议。
志文点点头,“应该不会错,我耳朵好,听那些衙役们说的。”
“那这还真就是最好的路了。”小捷终于表示赞同,随即又用很奇怪的眼光看着志文,“小志,你识得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