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人手的话我们雇佣一些人来干,生产工具我派人购买和打造就可以了。我们不但要将这块地种好,而且还要好的让人眼馋。”包山的话倒给包拯提了个醒,简单的种田也需要各种农具,现在宋朝的农具还十分落后,铁在宋朝是可以铸钱使用的,铁制农具更是少的可怜。看来包拯只有自己动手制作农具了。这社会要想进步涉及到方方面面,缺了任何一项都会被拖后腿。
“包拯大人又在看自己家的田地啊。”一个声音远远的响了起来。包拯抬眼看见县学的教谕李成在那边远远的向包拯喊到。这个李成这些日子有点儿阴魂不散时常在包拯眼前出现,他在看包拯究竟在干什么,有没有什么高招能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比他的学生学的好。
“李教谕也在忙啊。”包拯回话打着招呼,同为读书人多少也得给点儿面子。
“我提醒大人一句,您这刚到天长县不久,又买房,又置地会引起他人胡乱猜想的,您要小心御史向圣上参奏您啊。”这李成对包拯这一时期同文人们走的远很有意见。同包拯说的话里有话,看似关心,可这样大声喊出来却是要让众人都知道。
“我大宋官家向来厚待官员,官员只要不吃喝赌博买房置地应不是什么难事,李教谕领用朝庭的俸禄这么多年,如果没有什么坏习惯的话现在也应广置田地了吧。至于御史肯定也是盯着那些心术不正之辈,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全大宋的人都过上好日子也是圣上所愿吧?”包拯嘴上一点儿也不让步,反带着对李成冤损了几句。
“你.....,你不要忘记我们的约定,三个月后的比试自有高低。”李成被气的差点儿说不出话来转头走了。他没想到这知县大人不按套路出牌,说话一点儿也不斯文。
“这位先生好像很不高兴?”包山在旁边见李成面有怒色的走了,怕包拯与同僚搞不好关系,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我们经常会争论一些学问上的问题,这老先生总认为他的学问比我好。”包拯怕包山担心用话敷衍着。
“为人要谦虚,不要因为官大说话就冲。”包山习惯性的叮嘱着。
“好,我记住了。”包拯感觉有人管着自己的感觉也是很好。
李成的话更激起了包拯的好胜之心,包拯不但要在教学上胜过县学,而且还要变得更有钱,置房置地让他们眼红,下一步还要广开财路赚取那些人不敢想象的财富。
将包山送回去休息,包拯找来了李正和包武。
这两个人不光是包拯从小的朋友,而且还读过书识字,在大宋官场之外也算是难得的人才了。
包拯决定将自己的大部分产业交给他们两人打理。
包拯让李正管理正在建立起来的烟花作坊、印书坊。
李正立即答应了下来,能有事情做李正已经很高兴了。
包拯想让包武去管理书院中的船厂,没想到跟包武一说包武却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