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林羽之言道。
林羽之口中言为此,而心中所想却是孟子的“井田制”。
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主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的理念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朝廷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乡试第一场考《四书》《五经》,制义文一篇,最为重要关键;第二场考论一篇,判五道,诏、诰、表择作一道;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
高季文高大人、朱彦成朱大人,今科会否以此类为题呢?虽然知道不可走捷径、投机取巧,但还是忍不住揣测、猜题,林羽之自己也是无奈摇头轻笑。
“孟子性善论有四心、四端之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四端也。”谭宗对孟子的研究和见地亦是精辟。
众人又是一番议论争辩,也属常例。
......
林羽之例行整理着自己的系统信息,翻看自己系统任务等情况及个人资料变化。
穿越者:林羽之
年龄:14岁
个人属性值:
生命值:58
智慧:62
力量:40
技能:八股文中级小写手
财富:172,100两银、木工作坊一间、中等田产200亩、合资纸制品工坊一间、国际贸易百人船队
声望:820
积分: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