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群雄,最为董卓仇恨的便是不但背叛他,还煽动各路诸侯起兵的袁绍与袁术,在大营里他不止一次喝骂要首诛二袁儿。但是最让董卓忌惮的,就是乌程侯孙坚!
他们两个人可是有大渊源了,早在讨伐西羌时,孙坚便劝说主将杀死董卓。而董卓则因为对待敌人的战法上孙坚与他所见略同而有惺惺相惜之感。只是到如今不同的身份地位使他心中的惺惺相惜成为浓厚的忌惮之意。
当然了,对于首次击败凉州兵的燕北,董卓心中也比较忌惮,但却是远远赶不上孙坚。
董卓自视甚高,却将孙坚摆到与他相等的兵法位置上,自听说孙坚起兵他便派遣胡轸为东郡太守接替乔瑁的位置,并命令他将兵万余向梁县进发,胡轸之后董卓尤觉不够,这边又令徐荣徐荣前往梁县守备,这便已足够表示他心中的忌惮了。至于燕北,董卓在心里无非是觉得,燕北的本事或许要超过麾下的徐荣而已。
而在燕北心里,他认为自己其实并未与徐荣交手,至于击败徐荣更是无稽之谈。徐荣守备自己的战略才最为正确,依仗雄关,难道不去据守吗?不据守关隘的才是傻子!
他们撑死算是平手,在战局谋略上你来我往,谁都未能伤及对方的根本。至于荥阳城外的一场仗,那都是他部下的孙轻太史慈苏仆延的胆气强撑起的一场大胜。
燕北是没有多少功劳的,他唯一的功劳仅仅在于果断进军,使得顺利夺取荥阳城罢了。
当然了,夺取荥阳城对联军而言是决定性的重大胜利,使得他们拥有了威胁旋门关乃至洛阳的能力,促使燕北的中军、王匡的北路、袁术的南路能够顺利对洛阳形成三面合围。
不过夺下荥阳城也使得燕北失去了与徐荣大战一场的机会,没有决战,进入旋门关闭锁不出徐荣令燕北束手无策。
他可是在荥阳刚刚得到了华雄遗落的六千匹来自凉州的高头大马,却没有了让他依靠这些战马武装士卒来一次转战三百里的机会,谁的心中不会感到气馁呢?
如论如何,促使董卓临阵换将,当旋门关城头插上杨字大旗时都令燕北心中感到万分兴奋……徐荣是个难缠的对手,如果换了这名杨姓将军,嘿!
这仗兴许不多时就能出现转机!
转机确实在六月出现,而且一下子便接连在南北两路发生意外。
只是对燕北来说,这不是转机而是噩耗。
北路兵马的王匡据守五社津,为联军前锋燕北守备可能会从黄河东渡的敌人,但王匡麾下的部将太过一根筋,料定了董卓兵马会从五社津与他强战一场。毕竟对岸的五社津终日旌旗招展做出一副随时可能出击的动作令他心神紧张。但实际上,董卓遣下将郭汜领三千羌胡骑自洛阳西北方向的平津悄然渡过黄河掠过河阳、温县一路向东奔走。
一场毫无悬念的突袭战在五社津对岸爆发,王匡的强弩手在对岸旌旗招展的情况下以为自己高枕无忧,却被趁夜奔踏而来的凉州骑兵吓破了胆,高头大马踏碎营地,王匡的强弩手死伤惨重!
燕北越来越对己方盟友的兵法才能感到担心了……那他妈可是黄河,纵贯千里的黄河啊!王匡居然能不在侧翼多做一点守备,到底是他傻还是他认为敌方久经战阵的凉并战将都是傻子?
不在侧翼做出一点防备,就这么被郭汜一勺烩了。
一时间北面空虚,没有侧翼的保护让燕北随时对那条宽阔的河流感到担忧,三面合围的封锁出现了缺口。随后燕北命曹操率本部人马驻扎于荥阳北面据守河关,防备有可能来犯的敌军。
多亏有了鲍信的万余兵马相助,否则眼下燕北便失去了独自防守荥阳的能力。
不过王匡虽然兵败河津,却并不气馁,转头便回乡继续大张旗鼓地招募兵马以期再战,一雪前耻。
紧跟着,南路战事也出现了变局。
孙坚兵至鲁阳稍作休整,与袁术达成共识而结盟,袁术表孙坚为破虏将军。接着孙破虏便派遣长史公孙仇向袁术催促兵粮,在城外祝酒为长史送行。
就在这个时候胡轸领兵至鲁阳城北,将城外人马包围。孙坚不慌不忙地继续饮酒像没见到敌人一般,似乎在引诱他们上前攻击。胡轸担心孙坚有诈,不敢进兵,孙坚这才慢吞吞地让部下一曲一曲地进城。胡轸这才发现……并没有伏兵。
但他已经错过攻击孙坚最好的时机,无奈之下只能引军退去。
袁术在这之后征调南阳郡的粮草供给孙坚,并守备其后的粮道。到了七月,孙坚正式向梁县进发。
不过……他低估了徐荣的兵法才华。
数万凉州兵在梁县将孙坚北上的军队合围,继而包抄分割攻打,使得这些由各郡强征而来的乌合之众快速溃败,孙坚死里逃生。
南北两路,纷纷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