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跟着蔡邕学完《天赐之文》后,已是热泪盈眶,对着皇宫的方向,毕恭毕敬的跪拜于地,喜极而泣地说道:“这《天赐之文》实乃我寒门之幸,千万汉民之福。唯陛下洪福齐天,方能得此启蒙之文,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微臣李儒代天下寒门学子,黎民百姓叩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
“文忧,先前在永信宫内,陛下已经下旨,命邕重开太学,并在司隶内兴建蒙馆、经馆和书馆,以期更快、更广的惠及百姓。”蔡邕看着跪拜在地李儒,不由得动了为刘协招揽他的心思。
哦,兴建蒙馆、经馆和书馆?这岂不是正应了“学有所教”?李儒又低头看了看手上的《天赐之文》,这正是对应着“幼有所学”啊!难道陛下先前所说并非是无的放矢?
就在李儒神情恍惚之际,又听到蔡邕说道:“有此《天赐之文》,再加上蒙馆和经馆的建立,不出十年,必会涌现出一大批有才之士。而且陛下许诺必会对世家和寒门一视同仁,公平取士。”
“公平取士?”李儒从地上一跃而起,紧紧地抓住蔡邕,难以置信地看着他。“陛下会对世家与寒门一视同仁?”
“不错,陛下亲口所讲,能者上,庸者下。”
李儒仰天笑道:“有如此圣明之君,实乃寒门之幸,万民之福啊!”
“文忧,切莫高兴的过早了,公平取士,虽是寒门之幸,但,亦是寒门之祸!”蔡邕眉头微蹙的提醒道。
嗯,李儒眉头微蹙,略一沉思便明白了过来。陛下若是公平取士,就会损坏了世家的立世根基,到那时世家势必会极力打压寒门学子,是福是祸,现在言之尚早。
“看来文忧也想到了公平取士的利害关系,不知你李儒李文忧可敢一肩挑起寒门之名,做好与世家一战的准备?”
激将法?蔡邕这是在为陛下招揽他啊!李儒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回想着与刘协数次相见的画面,回忆着他说过的铿锵话语:“吾虽年幼,却不愿自欺欺人,视先帝所失而不见,固将先帝之失缚于心头,如警钟长鸣,促使吾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誓以吾之所学补先帝之过失”;“吾虽年幼,却不曾妄自菲薄,常思若我汉民幼有所学,学有所教;壮有所用,用有所得,我大汉会如何?若我大汉边民下田可为民,执剑可为兵,试问诸胡安敢犯我边疆?若我汉民人人如龙,我大汉当立于世界之巅,我汉民所到之处必为人上人”!
再加上这《天赐之文》,即将兴建的蒙馆、经馆、书馆,还有那公平取士的诺言,李儒的心弦已经在颤动。
“李儒,你之雄才大略远胜那些世家子弟,正如你所言,先有宦官乱政,后有党锢之祸,汉朝已伤根本,必将迎来大乱。你可愿意跟随我董卓,为咱家出谋划策,立不世之功?”主公,李儒轻轻地喊了一声,睁开双眼,然后略带歉意的冲着蔡邕摇了摇头,说道:“正如蔡中郎所说,即便有《天赐之文》,寒门崛起也需要数年之久。到那时,若我李儒还在,必会助寒门一臂之力!”
“文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