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这样的划分令得整个陶丘所有人都极不习惯。大家都按照自己的习惯走路走惯了,这突然来一个这样的规矩,给到大家的确实就是一种极不舒服的感觉!
许多人对于这项法令的态度,并不像对戴言之前的财产保护法令那样喜爱,也不像不动产登记法令那样欣然接受了,大家并不将这项法令放在心上。
这种严重威胁到邑府公信力的行为,令得戴言不能容忍,他从赵雪手中所辖的三千兵马中,抽调出了五百名士兵,将这些士兵分配到陶丘各处,对所有行人和车辆的行走进行管理。
这些士兵手持棍棒,四处巡逻,但凡是遇见行人不遵守规则的,先是上去劝导,若是劝导无效,直接用棒子来给他们指正!
而对于那些违犯规则的车辆,要求则要严格多了。首先问清楚,是否是外来商人,若是第一次到陶丘,不清楚这样的规则,那么可以放过。若是陶丘本地商人,或是多次来往陶丘的商人,清楚了这一法令却又明知故犯的,则车主将会被罚款!
在如此严格的法令,以及行走司的努力下,整个陶丘的交通秩序由此大好,到后来,不仅陶丘城内的街道全部秩序井然,陶丘的几个城门也再没有出现进城拥堵半个时辰以上的事了。
陶丘再次出现拥堵现象则要等到陶丘的商业继续大发展的时候了。
而解决了城市内外的道路交通问题以后,戴言那重视效率的眼光又将目光投注到了陶丘城外的十里码头之上。在他的眼中,这片十里码头的低效率,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拥堵。
虽然这时代的人们一般将码头称为渡口,但是戴言依然按照自己的后世的习惯来给其命名了。
陶丘大商人们所有的码头还好。因为这些商人本身进出货就非常频繁,他们自己都会追求效率,压根就不需要戴言去催,他们自己的码头就划分出了严格的进货区、出货区乃至船只停泊区。这就导致了大商人的码头非常独立,和其他商人的码头分割得很明显,并不影响其他商人的行动。
而那些中小商人控制的码头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大部分中小商人虽然也都有自己的码头,但是他们自己的船只数量显然不如大商人的船只数量多,他们的码头大部分时候不是处于满载的状态,就是属于完全空落落的状态。
这就使得他们的码头和大商人的码头,在效率上完全无法相比!
而且这些小商人自己所拥有的码头,本身就是和其他商人的挤在一起,使得船只的进出拥挤不堪!因为这样的毛病,整个陶丘码头区域几乎每个月都有船只争抢着进出发生船只侧翻,乃至落水事件。
而由于船只的拥挤,在水上甚至发生了无数次船只相撞的“船祸”!后世一旦发生车祸,肇事双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人。而这时代,一旦发生“船祸”,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而且这时代天下尚武气息浓厚,大家可不是后世那样骂骂咧咧半天,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人!他们都是行走列国的商人,见惯了弱肉强食和恃强凌弱,发生了“船祸”,大家人一叫齐,立即开干,绝无二话!
这样的行为也明显的影响了陶丘临河区的治安,显然是不符合戴言所想,打造一个有秩序的陶丘这样的目标的。
于是戴言决定好好的改造这陶丘的码头。这项工作,他依然准备交给行走司负责。
这个时候,他已经颁布了私人财产保护法,为了不自己抽自己的脸,他选择了通过收购的方式将这些中小商人的码头一一买下来!
面对主君的要求,即使商人们有着财产保护法,然而也不敢真的公然和主君对着干,纷纷将码头出售,这些码头区域很快就落到了戴言的手里。
戴言仿照那些大商人的方式,将所有的码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形成了一个个U字型的码头,将进货区、出货区乃至于船只停泊区一一划分清楚,船只的进港和出港都必须遵守秩序!
而且他还另外给临河区配置了类似水警的机构,这些水警全部配置快速的划艇,一旦商人们在水上有了冲突,水警立即快速出动,到水面去调解纷争!
这种将统治延伸到水上的治理方式,在以前人们压根就没有见过!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这种调解,然而时间一长以后,大家又都习惯了这种有秩序的调解和统治!
随着戴言对陶丘交通的整顿进入正轨,无论是陶器本地人亦或是外地商人也都开始习惯这种有秩序的统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