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这很像是后世廉政公署的调查专员。
枢密院派出这个廉访调查员,派往的所在地,在凤翔府。被调查被监审的目标单位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司。
这龙卫军、神卫军,那可是大宋朝禁军上四军当中大名鼎鼎的主力精英部队啊。
为什么又跟四厢厢军扯在了一起?
这虽然有些奇葩,倒也不是太难理解。
这水浒传的说书人显然是没弄明白当时西北的军务细节,一味地瞎吹。但这施老师,应该是弄明白了的。施老师立足于评书,进行二次创作,既不肯跟评书对着干(那样会丢很多读者),也不肯轻易跟说书人一样犯傻。于是施老师在这里玩了一手乾坤大挪移。
延安府,是种谔曾经杀敌建功的主场。
但这老种经略相公却并不在延安府当家,老种,即是种师道。种师道乃是种记的儿子。种记却是种谔的弟弟。
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是种师道的弟弟。
种师道、种师中这兄弟二人,也即是大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乃是后世发烧友们最津津乐道的秦凤军、以及关西五路西北军战神级指挥官,这两兄弟乃是延安府那位种谔的侄子。
这种师道后来官至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童贯北伐北京那场大败仗,种师道和他的西北铁军也在场。完颜宗望所部金兵袭扰开封城北酸枣门一带,种师道当时恰好也在汴京城内坐镇。
种师中驰援太原,中了粘罕的围城打援诡计,惨遭斩首。姚平仲孤注一掷,逆袭完颜宗望遭遇惨败。这两桩败绩,虽是出自于李纲的决策,却同时也是种师道的决策。种师道在靖康第一次投降前,跟李纲两个,一文一武,互为大宋陆军总参谋部部正副总指挥。
这个姚平仲兵败逃跑,直接导致李纲下课,并导致种师道后来呕血气死。这个衰神败类,名叫姚平仲的,却是种师道自己当年在西北战场上一手栽培出来的得力干将。在西北战场上倒也颇有些卓越军功。
所以水浒传里头,鲁智深对郑屠户吹嘘说,“你凭什么敢叫镇关西!鲁爷我当年投了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这句话里,内涵的BUG太大!潜规则太多!这完全就是乾坤大挪移,把好几件事情楞给挪移在了一起。
延安府那位,该是种谔,一辈子只掌鄜延一路。而且,仅仅只做到经略副使。
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他倒是货真价实的关西五路都指挥使。
关西五路当年联合发动对西夏的军事打击行动,种大元帅坐镇五路联合帅司衙门,总摄关西五路全部龙卫禁军、神卫禁军、各路厢军,以及当地民兵弓箭社的义勇军,号称关西五路全都归我指挥,这个都指挥使,倒是一点都不吹牛。
都指挥使的衙门,当然也就是“都指挥使司”,民间简称“帅司”。后来的岳元帅,韩元帅,所谓“元帅”之名,就是几路帅司总指挥官的意思。
然而种师道所领这个五路帅司衙门,就在京兆府西安城内,并不在延安府那个犄角旮旯里。
这里面就有大BUG了!
再然后,这陆老板穿越过来,他既不是延安府种谔老将军的手下,也不是京兆府种师道都指挥使的手下,他却是个枢密院所属廉访署的廉访使者,这就有点潜规则了!
不是有点潜规则!是太特么的潜规则了!
赵佶是很信任他身边那几个宦官的!
尤其是童贯和梁师成!
终其童贯一生,南平方腊、西扫西夏,本来是个有功劳有实绩的好太监。尤其是童贯按察西北防务时,还曾经轻骑深入到党项人的城下,这份胆气,也不是寻常太监可比。
倘若不是在北京城下被萧太后教做人,又在山西面对女真人的入侵直接逃跑这两桩大丑事,童贯本来也可以成为正面英雄人物的。
历史就是裱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因为童贯后来晚节不保,就把别人之前的丰功伟绩一笔抹黑。
其实这是不对的。
赵佶其实也没有像大明朝在土木堡那样让某些太监跋扈过度。譬如童贯和梁师成,先后都曾按察西北军事,却并不曾妨碍种师道的西北军务。种师道终其一生,在西北战场上一直威风八面,把党项人死死地揿在地下教做人!大太监们没有拖过他的后腿。
这其实也就是说,大宋朝用太监担任廉访使者,监督种师道这样的前线都指挥使,这双权分立的监督机制,其实没错。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
鲁提辖你不该是五路都指挥使种师道大元帅的手下一小将吗?你怎地……跑到童贯、梁师成的廉政公署队伍里去干上了一个关西五路廉访使呢?
那不该是太监们干的工作?
陆傲天你是有小JJ的关西大汉!你是乔丹!你是姚明!你不可能是太监对吧?太监缺少荷尔蒙,没理由长得如你这般高达威猛对吧?
……
于是,武大郎的眼神变得异常复杂。
直愣愣地冲着傲天法师粗狂无比的两条大象腿之间,看了又看。
心中藏着各种疑惑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