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龟二年(1569年)三月。
先是宗教势力,后是当地国人众,连着两天,暂居淡路的平手汎秀先后收到了“和泉故交”的求助。两件事情也都是由于幕府的新代官而引起。
所不同的是,寺社势力被逼迫得更厉害,所以是由头面人物亲自过来拜访的。而国人豪族们所受的压力并不是太大,怒气值还不够高,只写了封信过来抱怨。
事情还要从“兵役免除税”的制度说起。
和泉一地的国人豪族势力,总计有数十家,一大半是本地土著,剩下的是讨伐淡路的过程中接收的水军势力,被迁移过去的。总体来说,是一帮子比较有钱,但缺乏武斗精神的家伙,让他们打仗也不是不行,但无论如何都是算不上精兵勇士的。
其主要原因,大概在于濑户内海一带商贸发达,经济情况良好,民间相对富裕,就比较珍爱生命。
另一方面,那一小部分不怕死、敢打敢拼的国人众们,也基本都被平手汎秀给干掉了。剩下的都是识时务,肯投降的人。
所以,平手汎秀这个“兵役免除税”的制度,唯有在这里,才能得到欢迎,良好地施行下去。
(顺带一提,原本历史上,和泉、淡路的许多豪族都被编入织田水军序列,在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战被村上海军打得死伤惨重)
在尾张,武士们恨不得天天打仗,每次出阵都要抢死亡率最高的“一番枪”,倘若是那个民风粗野的乡下地方施行什么“兵役免除税”,大概只会被认为脑子进了水了。
这个政策,一向被认为是“智将平手中务丞”的杰作,所以也就被新代官们继承了下来,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动。
然而——“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动”的意思,就是做了些小的改动。
对于治国而言,任何微小的改动,都未必不能引起极大的后果。
当年平手汎秀在的时候,“免役税”制度是非常宽松的,由各家国人众自由选择。你可以只出钱不出人,也可以只出人不出钱,甚至可以钱和人各出一部分,比例完全是自由决定的,没有任何强迫成分。
唯一的限制是,兵役数量会跟“带刀状”的发布结合起来。不肯承担兵役的人,就没有理由去持有大量的武器。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查收私藏武器”的大义名分。
不过平手汎秀其实也没有真的把这个事实施下去,倒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时机不到,且精力有限。
像佐久间信盛那样,没到一地不干别的,优先盯着当地国人众的土地,各种巧取豪夺,看着直属领地不断增加倒是挺爽,却是会产生隐患的。实际上,佐久间那家伙的直属军力一向很强不弱于柴田,但一旦统领大型的联军,就往往无功而返,这都是士气和凝聚力的问题。
以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程度,大名是不可能只靠直属军打天下的,必须要让杂牌附庸们都看得到一点希望才行。
所以平手汎秀的策略,一向都温水煮青蛙,挖坑等人跳。
然则,能这么做,建立在两条基础上:其一,他很早就涉足商界,背后又有信长这个大财主,不缺钱;其二,他素有无双智将之名,不需要太多兵力也有震慑力。
这两个条件,新任和泉代官们,却并不具备啊!
新上任没多久的饭尾贞遥和御牧益景,就跟那些其他的“空降领导”一样,既缺钱,又缺人。
缺人还好说——毕竟这块地盘被平手汎秀扫荡过一圈,盗贼、水患、三好余党什么的,不是被剿灭就是被收编,一时半会用不上人。
而缺钱的问题就很让人难受了。和泉物价不低,幕府支援又少,随便干点啥都是举步维艰。此前新代官们出手对付寺社,其实也有“趁机发笔横财”的想法在里面。
然后国人众们也被盯上了。
当年平手汎秀的“免役税”制度,是让人自由选择,愿意出人就出人,愿意出钱就出钱,也可以各出一部分,比例随意。
这样一来就可能形成一个很巧的局面:某家豪族选择了承担军役,不交税,但实际上本地一直保持着和平没有仗打,结果到头来,人也没出,钱也没出。
类似这种钻空子的事情,平手汎秀自然不会看不到,只是他财大气粗兼另有长远计划,也就无所谓了。
但新任代官们,就盯上了这点事情。
于是他们宣布:以后“免役税”这种事情,不再由各家国人众自由申报了,而是每半年一次,统计每家豪族的出兵人次,凡是没有达到标准的,一律要按比例交税。
如今正好新代官们上任也接近了半年,到了第一次征收的时候了。这半年间除了剿了两次小匪压根没出动过兵力,所以大部分国人众都要全额缴税。
这就很让“人民群众”心里发凉发苦了。
这个法子,平心而论,倒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讲道理的地方。只是跟以前的宽松政策比较起来,才显得格外严苛。再加上新代官们恩威未著,就更压不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