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的讲话结束之后,台下顿时掌声雷动,好多员工都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拼命的鼓着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唐宁的讲话多么有煽动性,而是因为《一碗阳春面》这个故事的背景与此时的美国太过于相似了,使得几乎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代入感,因为在场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跟故事里的母子三人几乎是一样的,都在为了摆脱困境而拼命的努力着,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点希望和一点鼓励,哪怕那点希望是那么的渺小和遥远,但那也毕竟是希望!
另外就是作者栗良平写得太好、太感人了,虽然只用了简单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对话、质朴的人物性格描写,但却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在困境中依旧充满希望,坚强面对生活中的不幸、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的美好品质。
这么一番简短的讲话自然不可能达到一夕尽收人心的作用,但起码给所有员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码不会再有人单纯的认为他们的老板唐宁先生只是一个花花公子,其实这就是唐宁这么做的目的,不过随之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就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
第二天,唐宁正在办公室的时候,秘书忽然敲门进来汇报道:“老板,《纽约时报》的记者过来了,说是有事要跟您商量。”
“《纽约时报》?”听到这个名字,唐宁不由得为之一呆,因为这可不是一份普通的报纸,他在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新闻界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拥有相当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可为什么会来采访自己呢?自己只是一个小工厂的老板,应该没这个资格啊。
虽然对于这个采访很是不解,不过唐宁还是很快就站起身对秘书说道:“快、快把人请进来,然后泡最好的咖啡送进来!算了、我还是跟你一起出去迎接吧!”
一到会客室,唐宁就看到一名身穿制服、身材高挑、容颜冷艳的美女,如果不是对方身上带着《纽约时报》的工作证,唐宁一准会以为这是哪位模特或者电影明星。
不过这位女记者好像对于类似唐宁这样的目光习以为常了,伸出手冷冷的说道:“唐宁先生您好,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戴妮,今天过来呢是有件事想要跟您商量一下。”
“您说、您说,有什么我能做到的地方,一定尽力!”唐宁热情的答道。
“我听说在贵厂两天前的员工大会上,唐宁先生您给员工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名叫《一碗阳春面》,对么?”
唐宁点点头答道:“没错,是有这么一回事。”
“那么请问,这个故事是您创作的还是您的日本朋友创作的?”戴妮追问道。
“这件事是我一个日本朋友的亲身经历,不过被我改动了一下,然后编成了这个故事,我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激励一下我的员工们!”唐宁很不要脸的解释道,不过他并不担心侵权的问题,因为栗良平好像是在二战之后才写的这个故事。
“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现在我代表《纽约时报》向您正式约稿,希望您能够同意将这篇故事刊登在我们《纽约时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