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身后的,正是封常清、周兴、黄有为、宋根海等人,当然了,新收的心腹马华也在其列。
崔耕之所以出现在这里,当然是因为参不倒杨务廉,心情不爽,出来看看风景,散散心。
他突然有些奇怪道:“诶,据传这三门峡,是被两座石岛分成三门:鬼门、神门和人门。怎么从这看来,却是河中有三座石岛呢?”
马华对三门峡了如指掌,介绍道:“最远处那座石岛,并不算在三门二岛之内,其有个名目,叫做砥柱。”
“砥柱?”崔耕颇感兴趣地道:““中流砥柱”这个词儿,是不是就出于此地?”
马华道:“实不相瞒,成语中的中流砥柱,指的就是那个石岛。此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顿了顿,马华眼珠一转,继续凑趣儿道:“关于砥柱,还有个传说呢,不知崔转运想不想听?”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马参军不如说来听听。”
“是。自从大禹治水,神斧劈龙门,有了这三门峡之后,不知多少人为了生计,坐上小船,强渡三门峡,葬身河底,尸骨无存……”
然后,马华将砥柱的传说,娓娓道来。
话说这一日,有个德高望重的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行至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陡起,白浪滔天,眼瞅着就是周毁人亡之局。
正在这时,老艄公突然大喝一声,道:"掌好舵,朝我来"。
言毕,纵身跳入了波涛之中。
船工们不明所已,心中害怕,也只得依言照做。
又往前走了一段儿,眼瞅着,就要靠近老艄公了,忽然一个浪头打来,将船推向下游,离开了险地。
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之后,返回去再去找老艄公,却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
因此,人们既把这座石岛称为“中流砥柱”,也叫“朝我来”。
从此以后,中流砥柱就成了峡谷中的航标。船只驶过三门以后,就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眼看着船要与砥柱相撞之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避开了明岛暗礁,顺利驶出三门峡。
崔耕听完了这个故事后,叹道:“老艄公的传说,肯定是编的,但这故意撞向砥柱行船的经验,肯定是实打实的。呃……这传说流行开之后,三门峡是不是就很少有船只遇难了?”
马华苦笑道:“那怎么可能?也仅仅是略少而已。三门峡附近的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古无门匠墓”。所谓门匠,就是艄公,他们行船多了,最终必定葬身河内,不可能入土为安。”
封常清笑道:“栈道修好之后,就没有船只过三门峡了,那些门匠自然也就能够寿终正寝。大人此举,真是功德无量啊!”
马华用钦佩的目光看向崔耕,道:“那些艄公原来冒险行船,是为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若崔转运建了栈道,使这些艄公断了生计,也算不得什么功德。不过,这木轨一出,可就不得了了。那些艄公完全可以该行修木轨,不至于没了生计。此举真是通天的手段,菩萨的心肠,卑职佩服之至。”
崔耕摆了摆手,道:“莫拍马匹了,本官听明白了。敢情你马参军讲这个传说,是为三门峡的艄公求差事啊。没问题,本官准了,三门峡木轨的维护人员,可优先招录三门峡的艄公。”
“呃……也不单单是这个。”
马华忽然面色肃然,跪倒在地,道:“卑职讲这个传说,是说崔大人您对抗张氏兄弟,弹劾杨务廉,跟那化为中流砥柱的老艄公是一样的。万不可受了一点小挫,就心灰意冷啊!卑职……愿为崔大人效死!”
“愿为崔大人效死!”众亲信齐齐跪了一地。
崔耕见状,哑然笑道:“你们这是怎么了?难不成以为,扳不倒杨务廉,本官就心灰意冷无心理政了?远非如此,我只是有些心情不爽罢了。说实在的,现在也就是张氏兄弟为了对付本官,硬挺着他。等到时过境迁,本官略施小计,定能把这杨务廉绳之以法!”
说到最后,已经是声调高昂,慷慨激烈!
可正在这时,忽然不远处,有个得意地声音响起,道:“哦?是吗?崔耕,你想得美!还把本刺史绳之以法呢,不用时过境迁,现在我就能收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