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原本不过是贫苦的农民,他们之所以反叛,肯定是因为有人鼓动,鼓动之人才是真正为恶之人,但唐墨却要连这些农民一起杀掉,因为唐墨明白,妇人之仁只会害了自己,害了天下。
只有铁血手段,才能够震慑那些宵小之徒。
琅青是唐墨挑选出来的一位年轻将领,本身有着先天境界修为,派他去镇压叛乱,是最好的选择。
唐墨在圣旨上盖上了印玺,然后把圣旨放在了左侧,明天就会有中书省的太监过来取走,然后前去传旨,琅青接旨之后,就可以带兵前去平叛了。
第二天,琅青在府中接到了圣旨,他立刻带着圣旨,前往卫所领兵。
兵部的文书也跟着下发到了户部,要求户部拨给相应的军粮。
此时的大明元气尚足,打一次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户部很快拨出了军粮,派到了京城卫所之中。
琅青点齐一万军队,然后携带军粮,离开了京卫所,前往叛乱之地进行平乱。
琅青带着军队,并没有着急行军,虽然知道前方战事紧急,如果不尽快赶到会让叛乱越来越广,不过他更明白,如果带去一支疲惫之军,只会让情况越来越遭。
一支疲惫之军解决不了问题,琅青镇定的带着军队,以每日三十里的速度向着叛乱之地而去。
经历二十日时间之后,琅青终于去到了叛乱之地,而此时叛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人。
在皇宫之中,唐墨并不太担心这一次平叛之事,她相信琅青的实力。
前线的军报不断传回,琅青每日三十里正常行军,叛军规模越来越大,朝堂上的气氛也因此变得紧张了不少。
有人指责琅青行军不利,行军速度太慢,应该予以撤换,被唐墨驳回。
也有人说叛军势大,朝廷应早做准备,多备战争物资,也被唐墨驳回。
不少大臣感觉女皇独断专行,心中渐渐生出不满。
其中就有京城都司指挥使王耀祖。
王耀祖本就不满唐墨越过他直接命令他手下大统领前去平叛,现在女皇又不听劝告,孤注一掷,更让他心中不满。
王耀祖修为不高,只有后天五阶,之所以能当上都司指挥使,靠的是祖宗荫蔽。
唐墨早对王耀祖感觉到一些不耐,想要把他撤换下去,但是一时间又找不到理由。
毕竟王耀祖的父亲是开国元勋之一,没有充足的理由,唐墨也没有办法随意撤去他的官职。
王耀祖虽有不满,但也不敢当着女皇的面说出来,只是不发一言,看起来满脸阴云。
这时,有人站出来说到,“陛下,琅青无名无望,此次让他前去平叛,是最大的错误,还望陛下撤回琅青,另换他人。”
这样的话语唐墨已经听了好几遍了,当然不会有所触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摆了摆手说到,“无需多言,朕意已决。”
这时,王耀祖突然走了出来,说到,“陛下,琅青如此缓慢行军,恐怕目的是为了让叛军做大,然后他就跟随叛军一起反叛,以臣之见,现在就派人抓回琅青,还为时不晚。”
这是诛心之言!
唐墨一时感觉到有些难以回答,王耀祖这是故意逼她和琅青反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