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潮澎湃或是淡定自若的炮手们当即踩下击发踏板。“交替轮射”通常意味着双联装或三联装主炮的一门火炮率先射击,再根据弹着点调整参数,继而以其他火炮实施射击,周而复始,直至齐射指令下达,再以全部火炮一齐射击。轮射模式通常用在炮战的初始阶段,适合快速的校调射击参数,亦能够减小校射阶段的弹药消耗。
大口径舰炮开火时的声势振聋发聩,封闭炮塔内的音效尤甚,炮手们却对此习以为常。刺耳的轰鸣声还在舰内回荡,附在他们身上的“冻结魔法”就已瞬间失效,他们果断放下塞在耳孔里的手指,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炮弹再装填,炮门开启之时,未被排尽的硝烟倒灌而入,转眼功夫便又被排风扇排出。整个过程中,炮长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炮塔测距仪的观察口,十数秒之后,“远了”、“近了”或者“偏了”的炮击结果就会从他们嘴里蹦出来。
这五艘德国战列巡洋舰上,当全舰统一射击指挥系统正常运作时,主炮射击参数的调整并不需要炮长们“劳神”,有了弹着点的观测结果,校正参数很快就会通过参数仪表传送到各炮位。
“水平标的。,仰角。,轮射第二发……开火!”
在电动机的驱动作用下,庞大而沉重的炮塔迅速而准确地完成了微调,因而在射击指挥官的“开火”指令落音后,整艘战舰伴着接踵的轰鸣声而发出一阵又一阵的颤动。
从盘旋于英国舰队头顶的德国海军侦察机上看,率先开火的德国战巡编队远程炮击精度颇高,旗舰“塞德利茨”号第四轮射击就对英国旗舰形成了跨射,采用三联装主炮的“毛奇”和“戈本”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找准了目标,就连在海军操演中射击成绩历来处于中下游的“布吕歇尔”号也有不错的表现。当然了,隔着。万米的距离,夕阳的光线又对英国舰队稍稍有利,德国战舰上的观测人员判断弹着点远近显然不如侦察机飞行员这样直观,因此,这架从“戈本”号上起飞,编号为r-的水上侦察机不断向己方舰队报告校射信息——如果机上载有可以即时通话的电台,观测员便能带着饱满情绪高呼:告诉塞德利茨号的炮手,他们干得非常漂亮,继续保持跨射,很快就能把敌人的旗舰揍扁!
可惜的是,在世纪初期,无线电台是极其笨重的大家伙,无线电通话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德国侦察机需要用信号灯或飞行机动的约定方式发动消息,通讯效率很是令人捉急,好在勇敢的r-及时赶来,为自己的同伴分担了一些困扰。
时分,德国战巡编队开火后不到一分半钟,“狮”号领衔的英国战巡编队不甘示弱地发出了炮鸣。在“费希尔老爹”的努力下,英国海军在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建造上牢牢占据领先优势,使得德国人始终处于追赶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英国主力舰都在按照最初的设计思维进行建造,对精于机械的德国人所建造出的新战舰,他们予以了极大的关注,而通过各种渠道所收集的信息也让他们看到了德国战舰的一些成功之处。圣文森特级无畏舰四座三联装英寸炮的设计便是对德国拿骚、赫尔戈兰两级战舰悉数采用三联装主炮的积极回应,而随后建造的不倦级战列巡洋舰也采用了相同的主炮配置,以至于建造完成时的标准排水量超出原始计划吨,达到。万吨,舰长、舰宽也有相应增加,造价亦较预算计划增加了万英镑,建成服役时号称全世界最快最强的主力战舰,与之相应的是最厚处仅有英寸的水线装甲带,炮塔正面和指挥塔重要部位的装甲也仅有-英寸,而同时期建造的德国毛奇级使用口径更小、重量更轻的英寸炮,其炮塔、司令塔和水线主装甲均为英寸,防御水平已与拿骚级无畏舰相当。
作为无敌级的改进型,英国海军的不倦级战列巡洋舰共造两艘,首舰”澳大利亚”号,次舰“新西兰”号,皆在戴维-贝蒂指挥的机动舰队当中。炮战开始之后,勇猛如狮的贝蒂可不像对手那样循规蹈矩,他果断下令旗“狮”号及随行其后的同级“皇家公主”号联手攻击希佩尔的旗舰“塞德利茨”,其余四舰则对应攻击德国舰队战斗序列中的另外四艘战巡,即:“玛格丽特女王”对“德弗林格”,“无敌”对“布吕歇尔”,”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别攻击“毛奇”、“戈本”。
命运的安排常常有种难以言喻的奥妙,“玛格丽特女王”与“德弗林格”是两国海军各自最新服役的战巡,“无敌”和“布吕歇尔”则是两国海军最早设计建造、或多或少带有试验性质的战巡,不倦级和毛奇级亦是天生宿命、棋逢敌手。只不过由于德国舰队的安排“错位”,唯有“无敌”和“布吕歇尔”这对相对最弱小的战舰从一开始就有互搏对轰的机会。
看着划空而过的重磅炮弹和那一根根冲天而起的白色水柱,“无敌”号上的英国官兵们胸中可没有无敌的霸气。虽然从敷设龙骨的日期算起,这艘战巡的舰龄也仅有年,但这年偏偏是英德海军竞赛最激烈的时期,两个工业强国依仗各自的技术优势不断推陈出新,为了容纳更大更强的战舰,各大船厂的主要船坞连番拓建,及至战争爆发时,双方所拥有的最新战巡排水量已较“无敌”多出万余吨,这万余吨重量不仅意味着舰艇的规格尺寸增大,其火力、防御、航速皆得到了台阶式的提升,这一切都使得服役时光彩无限的“无敌”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