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熙甜蜜地笑起来,“我也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好演员。”意识涣散,眼皮也越来越重,她嘟嘟嚷嚷道,“好困,我想睡了……晚安,黎叔叔……”
那边不再说话,却始终没有传来挂断电话的声音,她就这么睡着了。黎成朗穿着戏服站在摄影棚内,听着电话那端女孩清浅的呼吸声,许久才轻声回道:“晚安。”
《女皇》继续播出,收视率也节节攀升,终于在武媚娘怀上皇子、重返后宫那天破了2。
武媚娘波澜壮阔的一生拉开新的篇章,观众的热情更加高涨,但与此同时也迎来了宜熙最紧张的一场戏。
武媚娘亲手杀女。
关于武媚娘长女的死,在民间流传很广,都说是她亲手杀了女儿。可这个事究竟是真是假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一派认为是她杀的,一派认为公主是自然死亡,武氏顺水推舟嫁祸给王皇后,各有各的道理。编剧在写剧本时,为了更大的戏剧冲突,选择了第一种说法,而这也给宜熙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她拍这部戏时才21岁,连孩子都没有,就要去杀孩子了……
许多观众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看着宜熙微博上清纯如百合的照片,很难想象这姑娘要演出这么残忍的一幕。而这种心理也促使大家在当晚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她是否会第一次演砸。
虽然已经决定杀孩子,但为了不显得过分灭绝人性,编剧还是做了柔化处理。小公主被设定成早产体弱,医师诊断她活不长了,而武媚娘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决定背水一战。
荧幕上,宜熙站在小公主的床前,默默看着那团小小的身子。这个时期武媚娘已经有三十六、七岁,为了增加年龄感,化妆师给她化了很成熟的妆,之前看起来都颇有少妇的风韵,但这场戏一开始,宜熙的状态就不对。那张脸依然美艳动人,却因为她身上那股绝望的气息,而生出种在烈火中焚烧的惨烈之感。
外面的天阴沉沉的,很快就要下雨了,冷风穿堂而过,吹起房间内的纱帘,让这屋子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王皇后就要来了,武昭仪一身红衣,静静看着自己的女儿。她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僵得仿佛铁铸的面具,可与此相对的,黑眸却如飓风中的大海,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巨浪。
她知道自己疯了。一定是疯了。不然她怎么会站在这里,怎么会有这种天理难容的念头?这是她的女儿,是她怀胎七个月生下来的女儿,她应该保护她,用自己的命去保护她,而不是亲手取了她的命!她应该离开了,远远地离开,可如果她离开,她就能好好活着吗?不,她还是会死的。既然如此,就让她死得有价值一点,不好吗?
不。不好。是她疯了。一定她疯了!
武昭仪的脸一片灰败,配着红唇黛眉、婀娜身段,如同一具艳丽的尸体,诡异到了极点,也可怕到了极点。她终于蹲了下来,手也颤抖地摸上了那小小的锦被。公主还在睡着,她一直这样,每天都在睡觉,不肯睁眼看看她的娘亲。那她知不知道,很快,她就再也不能睁开眼睛了?
武昭仪的眉毛动了动,紧跟着是嘴巴,她就像一个面部失控的病人一般,整个五官都开始不断地颤抖。
外面一道惊雷劈下,似乎也知道这里正发生着世上最难宽恕的罪孽。素白的纤指抓住锦被,覆盖上了公主的脸庞,那如雪似玉的小脸看不见了,甚至连一声挣扎都没发出。武昭仪身子一直在不停发着抖,额头青筋暴起,神情痛苦而狰狞。不知道过了多久,她忽然跌倒在地上,像是被人抽去了骨头般,软成一滩烂泥。
电闪雷鸣,宫殿内阴森得如同地狱,未来的女皇陛下趴在光滑如镜的青砖地上,忽然就歇斯底里地笑了起来。
她笑得那么疯狂,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她的敌人们都被除去,以她孩子的性命作代价。
又一道闪电劈下,她伸手捂住脸颊,才发现自己早已满脸泪水。视线穿过指缝望着小床,她不敢去想里面是什么情况。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纵然有世上最狠的心肠,可追究到根源,她还是一个母亲。
哪怕如今,她已经侮辱了这个词。
这场戏的意义是深远的。
一方面,宜熙的演技得到了一致认可,收视率也飙到新的高度;另一方面,过于真实的刻画也让很多女性观众难以接受,本来被打压下去的反对声浪卷土重来,和称赞的声音几乎旗鼓相当。
宜熙的微博评论在播出当晚飚到了二十几万,骂她的人和夸她的人吵成了一团,双方战况之激烈、用词之犀利,让她刷了半个小时就不敢再看。而武媚娘杀小公主时的表情转变也被截成了gif,网友称赞她“神演技”,转发次数达到了五万多。
王安惠的预言终于得到证实。到了这个地步,连宜熙自己也知道,她的武媚娘已注定成为经典。
演员人气如日中天的时候,青年武媚娘的部分也接近尾声。小公主死后,王皇后和萧淑妃先后被杀,再也没人能和武媚娘抗衡。
这是宜熙的最后一场戏,屏幕上是巍峨的宫殿,三十八岁的武媚娘头戴凤冠、身着袆衣,在群臣和全天下的见证下,受封为后。
殿前的台阶连绵一百多级,让这里如同瑶台仙宫般高不可攀,盛装的武皇后立在君王身畔,望向遥远的天边。她眼神里有光芒在闪烁,是憧憬,那样熟悉,一如她十四岁那年,憧憬着入宫,憧憬着成为人上人。二十四年后,她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愿望。
而此刻她又开始憧憬。坐在世间女子最尊贵的位置上,她的眼睛却看向那宏伟的太极宫,那繁华的长安城,还有更广阔的、诗文里传颂千百遍的,锦绣江山、盛世大唐。
这一切的一切,终将属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