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阳光大宋 > 337、范仲淹的公开信

337、范仲淹的公开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7、范仲淹的公开信

(“毒你万遍”老兄接连的盛意,扇子多谢多谢,真心希望你能读我万遍!)

~~~~~~~~~~~~~~~~~~~~~~~~~~~~~~~~~~~~~~~~~~~~~~~~~~~~~~~~~~~~~~~~~~~~~~~~~~~~~~~~~~~~~~~~~~~~~~~~~~~~~~~~

刘娥宣张知白觐见。

“用晦,将作监的活字印刷,目下如何了?”

“回太后,差强人意,臣已连续试了几次,目下排一页书,若以三百字计,三人须一个时辰,这是目前最快的速度。”张知白道。

刘娥沉默了一会儿,她其实不是很清楚这个工作原理。便问道:“那么当时你梁丰排字,用了几时?”

张知白回答,当时好像两柱香左右时间,大大提前于将作监的速度。不过张知白又说,这一次相关技术,梁丰并无隐瞒,应该还是熟练程度。将作监是现学现用,而且不是梁丰亲自教授,自然要慢些。不过,这个速度,已经令人咋舌不已,因为换算过来,雕一块三百字的版,也须一个高手匠人最少两天时间,而且不能出错,否则前功尽弃。

张知白绝没有故意推脱责任的意思,他是就事论事汇报工作。刘娥心里清楚。

合计了一下,刘娥觉得应该也差不多了,梁丰胜在技术是自己的,人也是自己亲手培训,而且以前都是用顺手了的工匠。朝廷这边则胜在人多力量大。换算一下,一份三五千字的报纸,盛和坊三个人或许排两个时辰;将作监三五十人,分页排版,估计也比盛和坊耗时多不了多少。

“好罢,如此,用晦且等等。”她吩咐下面先给张知白搬张凳子来坐着,又命人去宣鲁宗道、寇准进来。

张知白按照刘娥意思,向两位相公介绍了活字印刷在官方的进度,说明了好处以及作用。鲁、寇二人又惊又喜。

刘娥道:“几位相公也听到了,哀家本来还想多等等,多的。不过目下将作监于此,已差不多成熟,所差只是熟练而已,咱们朝廷,也该有自己的报纸了罢?”

鲁宗道和寇准躬身称是,这时好事,支持是必须的。

事情就如此定下,刘娥特下诏书,命夏竦兼任朝廷官方报纸的总裁官,主持编写工作,工部、将作监、内印局承担报纸的排版印刷事务,礼部负责监制,开封府承担承担具体发行、销售,度支司负责定价,安排榷监收取费用。比照《汴水闻见》价格,下调一钱销售。

这就是大宋特色,哪怕再小一件事,都不允许一家单干,全部牵扯进来,就算是打酱油,也必须挂个名分,到时候没事大家好办,有事则互相指指点点。

报纸的名字,经过鲁、寇、张三位相公同太后刘娥一合计,决定起个气魄一点的,堂堂正正代表官方的,就叫《京华报》。

京华二字,也只有皇家、朝廷能使用在这里了。

朝廷的京华报还没开张,却因为梁丰《汴水闻见》这只小蝴蝶的诞生,让两篇吓人的文章早产。这两篇文章本来应该分别诞生于天圣七年和八年的,可现在它提前冒出来了。

其实文章并没什么了不起,是写的人了不起而已。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范仲淹。

闲话少说,只讲如今还在兴化修堤保民的范仲淹,当日到流传到兴化的《汴水闻见》长宁节专刊,已经大脑充血,接着又到最近一期的皇太后功德赞专刊,没说的,拍案而起,然后又伏案坐下,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叫《谏皇帝率百官上皇太后疏》。另一篇叫《乞太后还政疏》。这也不算文章,只算平常的议事奏章而已。

但是范仲淹的动作却异常大胆,完全没有一个三十六岁,在此时应该算作中年人的稳重。他将奏章上报朝廷的同时,居然录了副本,直接寄给封丘盛和坊分号,并附信要求全文刊登自己的奏疏。

阴差阳错,他成了中国传媒史上第一个投稿人。

“臣闻王者尊称,仪法配天,故所以齿辂马、践厩刍尚皆有谏,况屈万乘之重,冕旒行北面之礼乎?此乃开后世弱人主而强母后之渐也??????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则行家人礼可矣。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礼,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