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一品江山 > 第三二一章 点兵(上)

第三二一章 点兵(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昨夜小夫妻的荒唐,自不足为外人道哉,王弗尴尬的轻咳一声,岔开话题道:“这园子美极了,不过有件事很奇怪,咱们眉山的荷花,早开了一个月了,这池塘里的荷花怎么光长叶不开花?”

“时侯没到。”陈恪道:“这里毕竟是北方,跟品种也有关系。”

“不过这种荷花开了很漂亮,是那种楼子花。”苏轼笑着环视花园道:“这园子气脉充足,到时候开花一定好看。”说着笑道:“等花期到了,咱们办个赏荷宴,把酒看菡萏,也是一桩美事。”

“那是必须的。”陈恪笑道:“不过说起荷花来,最近有篇《爱莲说》,盛行京中,不知你们听说过么?”

“没有。”苏轼摇头道:“蜀中西陲,毕竟还是闭塞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陈恪便笑着清吟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好清雅的文字,好高洁的君子!”苏轼赞道:“不知作此文者,乃何人也?”

“此人名唤周敦颐,号濂溪先生。”陈恪道。

“没听说过。”苏轼摇头道。

陈恪心说,也不知是大苏孤陋寡闻,还是老周名声不响,堂堂道学开山祖师,居然还无法天下闻名。便笑道:“他的学生叫程伯淳。”

“程圣人啊。”苏轼恍然道:“原来是教出两位圣人的老圣人。”

“正是,”陈恪颔首笑道:“老周和程家兄弟,这二年卖力宣讲道学。着实有些影响力了。”

“还是王公新学更胜一筹吧。”苏辙插话道:“最近我都听得耳朵生茧。”

“你俩对新学怎么看?”陈恪问道。

“其实原先还好,博采众长,糠粃百家之陈迹。令人耳目一新。其长处不少,”苏轼缓缓道:“但最近一味重孟轻孔,颇有些穿凿附会、强人同己。望之不类善学。”

“他前年上的《万言书》你看过么?”

“去岁在龙陵州老先生那里看过。”

“龙老先生回乡了?”陈忱问道。

“是。”苏轼颇为自得道:“老先生耄耋之年,归乡颐养,竟闻区区贱名,特蒙召见,数日长谈,受益良多哇。”

“子瞻真是好运气。”陈二郎羡慕道:“我们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拜见陵州先生……”

要说这个年代,至少到目前为止,眉州乃至四川学问最大的,不是三苏更不是陈恪。而是个叫龙昌期的老先生。他也是眉州人,算陈恪他们的爷爷辈,学问广博、无所不精。一个多甲子来,老先生游遍天下,讲学无数。桃李芬芳……号称大宋第一智者的文彦博,都是他的学生。

“有,老先生受朝廷邀请,不日即将抵京。”陈恪道:“是赵宗实向朝廷大力推荐的。”

“到时候,可要一观老先生的风采。”陈忱悠然神往道。

“会有机会的。”陈恪心中冷笑,文彦博被踢出京去还不老实。唯恐将来被新君遗忘了,要效仿张良计,搬他老师到京城给赵宗实助阵!他把话题转回来道:“还没说,你们怎么看那《万言书》呢。”

苏家兄弟对视一眼,还是苏轼开口道:“那《万言书》我看了很多遍,也和子由讨论过许多遍了,确实激动人心。我俩完全同意‘除时弊’、‘抑兼并’、‘便趋农’、‘强兵富国’这些大目标。”顿一下,话锋一转道:“不过,有道是‘智者所图,贵在无迹’,王介甫却主张‘暴雨急风,声势夺人’……就算大宋朝已是沉疴在身,也应当培元固本、徐徐调治,骤然用虎狼之药的话,只怕会事与愿违。”

“不过也不排除,王介甫是故意发惊人之声,”苏辙轻声道:“也许真让他放手去做的时候,还是会‘见之明而策之熟’、先定其规模而后从事的。”

“不错。”苏轼点头道:“如果朝廷真得死气沉沉,亟待振作,正需要王介甫这股闯劲儿,来搅一搅这池浑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