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3看书网 > 官场隐身豪富 > 第七百零五章 搞不清来历的文物

第七百零五章 搞不清来历的文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个员工说:“如果是现在,满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嘛,算不得什么问题了。”

午阳收拾好了,盖上盖子落锁,笑笑说:“这就叫做此一时彼一时了,谁也不会再跟他计较了。我们抬到外面去。”

后面的6、7、8三间屋子,上层有金锭、金佛、金罗汉、玉佛,下层分别是一箱子牙雕,一箱子紫檀木做边框的挂屏和屏风,还有就是折扇,折扇的骨,有玉雕的、牙雕的,多为镂空雕琢,极为精致,扇面基本上都是绢质的,还有用象牙雕刻成人物的脸贴在扇面上的;一箱子金质、玉质、田黄石、青田石的印章,里面有没有传国玉玺,或者历史名人的印章,就留待以后慢慢品鉴了。

第9间和第10间的地窖大多了,8米宽、20长的屋子中央,是一个4米宽,12米长的地窖,上层是大刀、大斧、戟、槊、钺等长兵器,每间都有上千把,保存得相当好,就是稍微有一点点锈迹,木柄都能继续使用。

下层就是刀、剑,刀、剑是用小箱子装的,一个箱子装有5把刀、5柄剑,两间屋子的地窖下层,都有20个这样的箱子。剑鞘和刀鞘上面,都镶嵌了红宝石、绿松石。午阳抽剑出鞘,剑发出‘嗖’的一声,看剑身,寒光闪闪,几个员工都是一怔。不由自主地退后一步。

上次在西北得到了那些兵器,主要是因为锈蚀比较严重,兵器馆一直没有搞,这次就一定要搞起来了。

树底下两米,也是地窖。现在已经挖开了。这里没有作防水处理,木箱都已经腐烂了,员工们清理土、树根和杂物时,都是小心翼翼地用手在扒拉,不敢用工具。

弄干净后,发现全部是瓷器。午阳就有些不理解了。兵荒马乱的,埋藏这些瓷器干什么?何况本地不生产瓷器,肯定是从外地运过来的,这要花多少人力物力呀。

员工清理出了一些,用塑料箱装了递上来。午阳拿了一件梅瓶、一件酒壶,去小楼的水龙头下清洗干净,发现梅瓶底部有字,写的是‘大明成化年制’,酒壶底部写的是‘大明宣德年制’,两样东西胎质都极细腻,极薄,加上梅瓶和酒壶从顶到下。都画有精美的纹饰图案,应该是宫廷的器物了,也是价值不菲的。

这些地窖都不大。也就是一丈见方的样子,可是很深,可能当时埋藏的时候,是木箱叠木箱的。清理好了杂物,应该速度加快的,可是问题来了。在地窖捡拾瓷器的人,没有地方落脚。一不小心,就会踩坏了瓷器。

郭志平想了个办法。将木板架在瓷器上面,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踩坏瓷器的问题解决了。由于在下面的人员不能移动木板,就买了绳子将木板吊住,由上面的人移动。下面的人这时就吊住架在地窖口的木材上系的绳子上。

午阳看到一个塑料箱装不了几件瓷器,打电话让韩建舟赶紧在渌江的小商品市场买500个送来,另外调几台货车过来。韩建舟是易河人,对易河应该熟悉一些,自己开车送过来就可以了。

到几个地窖看看,发现明朝的瓷器,只有两个地窖,另外3个的藏品,是唐、宋、元朝的,其中又是元朝的占了两个,唐宋朝的,就一个,还有一些黑陶什么的,都放在唐宋朝的瓷器一起,午阳对这些所知不多,分不清是什么朝代的。

捡拾了一阵,午阳看情况,离地下水已经不远了,也不知道地下水位线以下有多深,又打电话让李双燕安排人送几台小抽水机来。

李双燕说:“这样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还是我自己买了送过去吧。”

人多力量大,很快就装满了80多个塑料箱,只剩下几个的时候,郭志平说:“我们就用塑料箱作吊篮,将瓷器拉上来后,卸在一边,这样就不耽误时间了。”

抽水机很快送来了,塑料箱也在一个小时后送到了。所有人都动手,进度就越来越快了。到晚上7点钟,捡拾瓷器的工作就完成了。

装车后,午阳说:“郭主席,我押车回去,你带人去饭店吃饭,吃过饭再将房梁拆下来好不好?”

“我们干完了再回去吃饭算了,你走吧,到了博物馆还要卸车呢。”

“好,那就辛苦你们了。我在和园酒店点好菜等你们。”

货车在前,李双燕开车走后面押运。“午阳,这些东西应该很值钱吧?”

“如果卖,肯定很值钱,我不打算卖,就是要赔钱了。”

“瓷器那么多,为什么不卖掉一些呢?”

“如果人家知道我们东西多,就不会出高价,如果卖出去的东西多了,也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嘛。”

“午阳,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埋藏的吗?”

“埋藏时间大约是明末清初,这是我从没有一件清朝的物件分析的,是什么人埋藏的,我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没办法猜测。我想,能够积攒这么多财富的,应该不是一般的老百姓。明朝是被李闯王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的,是不可能提前将这些东西运到遥远的南方来的。清朝建都在北方,也不可能运金银珠宝来南方,最有可能的,就是大顺朝的农民起义军了。他们攻进京城,几乎横扫整个中国,有条件搜集这些东西,他们从北方往南方撤退,走得也不是特别匆忙,据民间传说,是携带了大量的财宝的,而且这些财宝一直下落不明。不过从这里全部使用金丝楠木和檀香木的情况分析,又不符合他们败逃的境况,况且历史记载,他们也没有到过易河呀。”

双双笑道:“这种事情即使有,也不会让人知道,他们这就是大隐隐于市呢。其子孙后代能够保守这个秘密几百年,就很说明问题了。我们还是不要搞清楚好,你以后展出,一些可以让人生疑的物件,也不要摆出来。万一人家认真追查,那不是就会顺藤摸瓜,你起获窖藏的事情,就会大白于天下了。”

“对,我会注意的。”

路过酒店,午阳下车跟吧台讲了一声,让他们按最高规格安排8桌饭菜。

走近博物馆,四周灯火通明,混凝土罐车排着长队在等候卸货。从正门可以看到,前面有两栋、一个侧面有3栋新馆在建设中,这样一来,就将又有8个新展区了。

新馆的外墙,每条边有200米长,如果也有老馆的宽度,那每层楼就有8000平米了,按地上4层、地下3层计算,8个展区的建筑面积,就有448000平米,加上原来的展区面积,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烧钱最多的了。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叉车司机都在等着卸车,车队到了以后,马上就开始工作了,全部是机械作业,速度挺快的。

博物馆的馆长谭长桥走过来说:“黎书记,恭喜你了,又获得了这么多文物。”

午阳笑道:“这应该是您最高兴的事情了,您以前在京大当教授,名气还没有现在大呢。”

“是啊。你这个博物馆被业内人士和收藏爱好者所追捧,我的名气想不大都不行啊。”

午阳说:“这是相辅相成的。博物馆没有您的指导,靠我们自己,很多东西都无法知道其出处,连简介都写不出,那就不叫博物馆了。”

谭长桥说:“我也是通过对馆藏文物的分析研究,进一步确立了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才能够聘请到这么多的专家学者来博物馆工作。黎书记,这次的文物,是不是也分给其他博物馆呢?”

“您考证了文物的历史后,古玉可以分出去一些,其他文物就不要分了。理由我先不跟您说,您以后肯定会赞成我的观点的。”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不足为外人道吧。那好吧,我也就通知我的几个关系好的同事和学生参加研究吧,反正新馆还在基建,布置文物应该是明年的事情了。”

“谭老师,这其中还有不少物件是不适宜展出的,要请您斟酌呢。”

“你是指哪一类物件?”

“主要是字画类和刀剑吧,我粗略看了一下,很多精品,会使人联系到某些历史名人,那我起获文物的事情,就没办法保密了。”

“好吧。到时候我们会经过筛选的,还要你同意后,我们再确定展品。黎书记,刚才司机说,你是在一栋青砖平房下面找到这些文物的,能不能将那些青砖、青瓦都弄来?”(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